新聞動態
12月13日,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蘇州三組校友會“新質生產力移動課堂”走進星恒電源,開展實地參訪游學活動。
鋰電池新能源產業是全球綠色能源轉型中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了我國新質生產力的縮影。對新質生產力的研究也是中歐商學院的重要課題之一。作為領軍企業,星恒電源深耕鋰電池研發與制造21年,在技術、產品和應用場景開拓上具備深厚的積淀。憑借在鋰電池領域的突出表現,星恒電源成功吸引了中歐商學院校友的參訪,共同探索行業領先的新質生產力。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由中國政府和歐洲聯盟于1994年共同創立,現已發展成為亞洲領先、世界一流的商學院,在中國內地率先獲得歐洲質量發展認證體系(EQUIS)和國際商學院聯合會(AACSB)雙認證。被中國和歐盟的領導人分別贊譽為“眾多優秀管理人士的搖籃”和“歐中成功合作的典范”。
在星恒電源營銷事業群副總經理呂偉的引導下,中歐商學院蘇州三組校友先后參觀了星恒展廳、產線、先進電池實驗室,全面了解鋰電池的研發、生產、制造與檢驗全過程。
此次參訪活動特別設置了專題分享與研討環節,從星恒電源的創業歷程、創新發展路徑等多個角度展開深入探討,進行了開放式的研討。
主題分享環節,星恒電源首席技術官王正偉作了《創新打造星恒核心競爭力》主題分享。他剖析了輕型電動車巨大的市場潛力和政策保障、主流技術路線,深入淺出地介紹了星恒鋰電池的結構、體系、前驅體工藝和材料的創新歷程與成果。未來,星恒將聚焦錳基材料及電池核心技術持續開展基礎創新,以高品質、高安全、高性能鋰電池產品,深挖小動力應用場景中的鉛改鋰、油改電需求,提升市場占有率。
沃太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袁宏亮分享了對用戶側儲能項目應用及前景的深刻見解。儲能技術作為連接能源生產和消費的關鍵橋梁,在全球新能源時代下的重要性愈發凸顯。當下,行業內的激烈競爭已成為企業經營和管理的雙重挑戰。只有成功穿越周期的企業,才能真正迎來第一次競爭格局的清晰顯現。能源企業要以持續的創新變革、過硬的技術和安全高效的產品,推動新質生產力的培育發展,助力全球能源轉型和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回顧創業經歷,馮總用一個個鮮活、真實的創業小故事,生動再現了自己充滿挑戰與機遇的創業歷程。星恒成立時國內鋰電池市場尚處于起步階段,星恒依托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院的技術、聯想集團的投資,秉持長期主義,開始了在鋰電池技術、產品和場景開拓上的摸索,從說服第一批客戶裝配星恒鋰電池,到全球超3300萬的用戶認可,從電動輕型車到電動汽車、儲能等多應用場景,星恒始終堅持從實際出發,把方向看準,往目標奮進,致力于成為全球“小動力之王”。